4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专题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王利鑫主持,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围绕“教学重难点聚焦”“史料案例共享”“教学策略创新”三个维度展开深度教研。

聚焦重点难点,确保学理阐释的专业性。教学内容研讨环节,赵静老师强调“把握好教材内容是讲好思政课的关键,思政课教师要把理论知识讲全面、讲透彻”,并明确了本章节的教学重难点:一是重点讲解新文化运动如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怎样促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是深刻剖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思想条件和阶级基础;三是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的深刻转变与道路创新。同时,她对各位老师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务必讲清楚重点内容,务必讲透彻难点知识,务必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援引丰富史料,厚植教学话语的底蕴深度。史料案例共享环节,教研室深挖历史资源,使理论阐释更具深度和说服力。一方面,教研室整理归纳了各类经典文献资料,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望道译介的《共产党宣言》等珍贵文献的原刊影印件以PPT形式展示,旨在更直观地呈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和发展脉络;另一方面,教研室广泛搜集了口述史资源,通过书籍、报纸、访谈实录、纪录片等多种途径获取教学信息,以口传心授、图影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革命事迹,再现嘉兴南湖“红船”的星火传承,旨在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与价值引导的高度统一。
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思政课堂的育人效果。教学策略研讨环节,与会教师积极研讨、畅所欲言,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邢国香老师指出“应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设计教学环节”,综合运用情境创设、价值对话、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研讨,明确回答了“讲什么、为何讲、怎样讲”一系列重要问题,为教研室下一阶段工作任务的开展注入新动力。
撰稿:于书琪 拍摄:李婷毓 责任编辑: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