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的核心内容,5月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利鑫和袁莉教师为部分学生开展专题辅导。
辅导伊始,袁老师以简洁明了的方式阐述了第四章的重要意义。袁老师提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是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所积累的宝贵财富,这些成果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探索,对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脉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当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等方面的思考,虽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讲到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时,袁老师强调这一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从邓小平理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指导,再到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直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走向伟大复兴,这一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辅导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互动。一位同学提出问题:“老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我们现代社会有什么具体的启示呢?”袁老师回答道:“这些成果告诉我们,任何发展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的。比如当时重视农业发展的一些思路,对我们现在强调乡村振兴、重视农业现代化有着根源性的启示,它让我们明白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发展策略。”还有同学问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那它未来还会有怎样的新内涵呢?”袁老师思索片刻后回应:“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会不断吸收新的成果,比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理念与实践,都会不断丰富这一理论体系的内涵,它会一直与时俱进,成为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思想源泉。”


本次辅导不仅帮助学生厘清了理论发展脉络,更增强了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学生表示,此次学习既加深了对历史逻辑的理解,也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优化辅导形式,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助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供稿:袁莉 摄影:王利鑫 责任编辑: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