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毣谷书院半杯故事馆内暖意融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珍携手邢国香老师与智能工程学院学生围坐一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院师生交流会。活动以“学习、生活与职业成长”为主题,通过师生零距离对话,助力学生明确方向、破解成长困惑。

一、学习赋能:从证书备考到技能提升。
张珍老师结合智能工程专业特点,建议学生“以考促学”,将证书备考与长期职业规划结合,并分享了碎片化时间管理技巧。针对本学期的英语四级考试学习瓶颈,张珍老师推荐“听力+阅读”联动训练法,并从思政视角强调:“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能力的锻造,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问题。”
二、心理关怀:解忧杂货铺里的心灵对话
“学业压力大时如何调节”“社交焦虑怎么缓解”……在“解忧杂货铺”环节,邢国香老师以“过来人”身份讲述自己求学时的时间管理妙招,并提醒:“适度压力是动力,过度内耗伤身心”。张珍老师则用智能工程领域的“系统容错机制”类比心理调节:“人生算法需要定期‘debug’,运动、倾诉、艺术都是修复情绪的优质代码。”
三、职涯导航: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坐标
张珍老师通过大数据展示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趋势,建议学生关注“专业+数字化”复合能力培养。邢国香老师则从思政育人角度寄语:“新时代工程师不仅要精通技术,更要心怀‘国之大者’。”她以“北斗团队”“高铁工匠”为例,强调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智能工程学院2022级王同学感慨:“原来职业规划不是冰冷的岗位匹配,而是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同频共振。”
此次跨学院导师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的生动尝试。未来将持续通过茶叙、剧本沙龙等多元形式,构建有温度、有深度的师生成长共同体。
撰稿:张珍 摄影:张珍 责任编辑: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