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开展异科学生学习答疑会

发布日期:2025-03-19    浏览次数:

转眼间新学期已经月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进入关键阶段。为回应学生在历史认知、现实关联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困惑,3月18日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大数据学院全生异科导师侯敏携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露瑶、李青柳老师于箕城书院会议室为2024级9名异科学生举办课程学习答疑会。

答疑会上,侯敏老师首先强调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门必修课,它不仅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更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对于每一位大一新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数据2403班王丰裕说:“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在学习中感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感到混乱,因此学习感觉非常吃力。”数据2403班安楠说:“在学习中,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理解不深,导致把握不住历史发展的整体过程。”

针对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教师们逐一进行了详细解答。李青柳老师通过梳理历史脉络、构建时间框架的方式,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且深入剖析课程总体的历史背景、历史影响等,加深他们的理解。她还特别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更要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通过阅读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此外,王露瑶老师还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活动。她认为,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了解历史,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她还向学生们分享了一些学习资源和建议,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历史书籍和纪录片,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与此同时,她还提醒学生们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此次答疑会的召开,不仅为大一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指导和建议,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要性和意义。相信在教师们的悉心辅导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一定能够学好这门课程,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撰稿:侯敏 摄影:侯敏 责任编辑: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