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开展第五章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日期:2025-04-14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9日,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围绕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开展专题集体备课会。本次活动由陈静老师担任主备课人,闫阳、刘丽娟老师进行教学素材分享,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研讨,通过理论解析、案例共享与教学方法创新,共同探索提升课程质量的有效路径。

陈静老师以“历史逻辑与理论创新”为主线,系统梳理了本章的核心脉络。她从大革命失败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切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必然性,并结合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献,阐释“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理论突破与实践价值。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理解难点,如“左倾错误的表现”“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她提出通过“史料对比分析”与“课堂主题辩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化教学。

闫阳、刘丽娟老师分别展示了多元化的教学素材。闫阳老师精选中央苏区土地政策原始文件、红军标语图片等历史档案,直观还原根据地建设的实践经验;刘丽娟老师则推荐纪录片《星火燎原》片段和动态战役地图,增强课堂的历史场景代入感。此外,两位老师还挖掘本地红色遗址资源,设计“云端红色足迹”虚拟研学环节,将地域特色融入课堂教学。

在集体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深度交流。针对“中国革命道路特殊性”的理论难点,大家一致认为需通过对比共产国际政策与中国实际国情,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选择。为增强情感共鸣,教研室提议以“半条被子”“陈树湘断肠明志”等故事为切口,结合“学习通”实时互动功能,开展“长征精神关键词”投票讨论,让历史课堂更具感染力。同时,教师们建议关联乡村振兴战略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独立自主”的论述,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启示。

最后教研室主任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备课会既注重历史纵深的理论剖析,又立足现实强化思政引领,体现了“以研促教、协同育人”的团队精神。未来,教研室将进一步推进“跨校联备”“师生共研”机制,着力打造具有示范性的中国近现代史“金课”体系,为培养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感与时代责任感贡献力量。


撰稿:高洁 摄影:陈静 责任编辑: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