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为贯彻落实学校《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2月18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培养活动就“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为主题,进行了线上学习与交流。
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12月18日,苏教授首先邀请青年教师一同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会上,大咖云集,纵享智慧,分享做法,与会教师深受启发。
研讨会结束后,苏教授及时组织青年教师交流心得体会,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姚明敏老师认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学校《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率先学习领会、准确理解把握精神内涵,梳理好脉络、重点和理论创新点,聚焦和青年发展相关的理论热点和政策导向;其次,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时,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山西红色资源,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具象化、生动化。岳瑾明老师强调在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论断、新思想、新观点,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使青年学生更好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意义。郭霄凤老师认为,应找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所带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她以所授课程为例,讲述了自己的一些做法。石慧老师独辟蹊径,以“榜样力量,追光前行”为主题,在课堂教学和异科班集中发起了“党的二十大代表风采”的讨论活动,学生们反响热烈,倍受鼓舞,纷纷表示要以强国有我的信念逐梦未来。她以此为导入,结合课程内容,结合当地发展实际,纵向对比过去、当下和未来,横向对比中国和他国,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地来引领学生共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苏教授对老师们主动思考并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认识站位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认可。她指出,要想更好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思政教师首先要精读深研,做好足够的知识储备。高校思政课是具有学理性的课,教师要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就必须有把握住新精神、新思想的“紧跟意识”,有不间断追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前沿的勤奋精神。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其次,要多看多听,扩展研究的视野。要认真研读专家学者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所作的诠释和分析,了解专家学者主要站在何种立场上、以什么样的视野、采用什么样的角度、在什么样的层次上作出了解读,从中获得启发,吃透悟深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思考如何把理论讲透、讲深、讲到位。还应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探寻研究的主题,扎根于学术研究,为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再次,要善聊善导,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思政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疑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增强课程教学与教育对象的关联性,保证自己讲出来的东西是学生爱听的、愿听的,为学生真懂、真信打下牢固的基础。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时,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内外的交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所应担当的角色,自觉努力学习、拼搏奋斗,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日久弥坚。最后,要能讲会讲,把讲台转化为生动宣传的阵地。思政教师要致力于把会议文件语言、理论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把理论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让语言既有科学理论的理性之光,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又保证表达得真情实感、平易近人,让课程充满亲和力。教师不仅自己要讲,还可以鼓励学生来讲,以讲促学、以讲促思、以讲促行,让他们从讲理论、讲历史、讲故事中培养自己站上讲台的勇气,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锻炼表达能力。此外,还应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培养做时代新人的信心与底气。

听完苏教授的建议,青年教师们备受启发,获益良多。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传达给青年大学生的光荣使命,要努力做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学生,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