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金课精打磨,教学一体深赋能: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思政会课厅”活动

发布日期:2025-03-28    浏览次数:

3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37期“思政会课厅”活动在五教201教室成功举办。活动紧扣“思政金课精打磨,教学一体深赋能”主题,通过金课示范、教学互评、智慧研讨等形式,全方位探索新时代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课程主讲人乔运鸿、思政课教师代表共22人齐聚一堂,共话“思政课”育人新篇。

一、金课示范展风采,启智润心育新人

课程示范环节,乔运鸿教授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洋务运动的兴衰”专题为切入点,生动展现思政金课的风采。

理论有深度:通过史料讲述与思维辨析,乔运鸿教授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在矛盾,剖析了洋务运动的根本局限性,做到讲得深刻、讲得透彻。

情感有温度:以理服人、以情化人,乔运鸿教授动情地讲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广大民众的残酷压迫。其真挚的情感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学生,使百年前民众的苦难与抗争穿透时空直抵人心,做到讲得生动、讲得动人。

育人有效度:启智润心、因材施教,乔运鸿教授巧妙设计互动环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严肃活泼,既有思想的碰撞也有情感的共鸣,真正实现了入脑、入心的育人目标。

二、教学互评促提升,求是创新谋发展

教学互评环节,21位教师组成“教学观察团”深度参与课堂,以“学-教-评”三重身份多维探索思政课的创新路径。作为学习者,他们敏而好学,认真记录教学环节、仔细钻研教学方法,在乔运鸿教授的示范课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汲取教学智慧。作为教育者,他们求是创新,根据听课心得总结教学经验,基于示范课程探索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作为评估者,他们严谨认真,从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对示范课程进行综合评估和教学反馈。

三、智慧研讨精打磨,勤学笃行向未来

智慧研讨环节,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凯的主持下,与会教师总结学习心得、交流教学经验,围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引领力等议题展开深度讨论。

刘丰齐指出理论讲授法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方法,青年教师应以乔运鸿教授为榜样,不断改为夯实自身的理论素养,做到贯通古今、融汇中外,将理论知识讲得深入而浅出。

高彩霞指出思政课创新应结合晋中信息学院的特色教育理念,以乐教乐学为宗旨构建思政课教学新生态,在课堂讲解中启智润心。

杨凯总结强调:“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改变‘千人一面’的单一教学模式,要因材施教、精准施教,打造定制化、个性化的思政金课。”

此次“思政会课厅”活动通过示范引领、多维互评与智慧研讨,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新活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进思政课集体听评课制度,积极探索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开放共享的育人模式。


撰稿:于书琪 摄影:张鑫宇 张娟 责任编辑: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