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3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大数据学院全生异科导师侯佳伟与受邀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温雅荟老师、任永霞老师,带领2024级异科学生齐聚毣谷书院半杯故事馆,以“诵诗史·砺初心·铸魂脉”为主题,通过毛泽东经典诗词品鉴活动,以诗为媒构建思政育人新场景。

活动中,侯佳伟老师以“诗词中的革命情怀”开篇,借助《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全息投影与《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动态沙画,解读诗词中蕴含的豪迈气魄与斗争哲学。在“诗词飞花令”环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通过学习通平台围绕“万山红遍”“天高云淡”等经典意象展开限时接龙,从《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青春誓言,到《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可上九天揽月”的凌云壮志,通过诗句溯源与历史事件连线深化理解。温雅荟老师结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哲学意境,阐释革命诗词中“破立辩证法”的现实启示,强调“诗词是读懂中国精神的密码本”。随后的“诗词解构工坊”中,任永霞老师运用文本分析工具拆解《采桑子·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意象组合,用数据图谱可视化《忆秦娥·娄山关》“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悲壮美学。在“时代新咏”创作环节,学生将《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的意境转化为动态数据流,生成三维动画演绎傲雪寒梅的生命力。

学生代表数据2402班崔子夜展示《沁园春·长沙》词频分析图说道:“‘百舸争流’的散点分布,像极了革命年代青年破局突围的数据模型。”同班宋宸铬操作交互屏幕演示《七律·长征》结构时感叹:“‘五岭逶迤腾细浪’的等高线算法,让我看到红军战略思维的精密逻辑。”


活动尾声,全体师生齐诵《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段落,声浪与全息诗词长卷共振。侯佳伟老师将学生的诗词解析报告与数字艺术作品辑成《诗教中国·青春卷》,勉励青年“以诗眼观天下,用算法解初心”。这场融合经典诗词与智能技术的创新实践,既以数字化工具激活红色文化基因,又以跨学科对话重构文化传承路径,为异科育人标注了鲜明的诗性坐标。
撰稿:侯佳伟 摄影:侯佳伟 责任编辑: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