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系列活动——授课心得交流

发布日期:2023-04-27    浏览次数: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了进一步让广大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面向2020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课程。

为了提高《中国共产党历史》课程的授课质量,4月26日,承担本门课的授课教师在思政部会议室开展了教研室系列活动——授课心得交流,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郭慧毅主持。

《中国共产党历史》为本学期思政部新开设的课程,授课教师十分注重课程的集体备课、说课等教研活动,经过了半学期的讲授,授课教师均表示对于新开设的这门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赵素云认为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行《中国共产党历史》这门课程的教学,尤其要讲好党史故事,对这些先进典型和光辉事迹的继承和发扬,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

郭雨柔认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不仅是一门历史课程,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并迎来如今的繁荣昌盛。

王利鑫谈到了本门课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后简称《纲要》)的区别,认为两门课看似很接近但实际上却有所区别,从时间上、内容上以及课程安排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纲要》课程进行了比较。

最后,郭慧毅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一门新课,在座教师大多数为新教师,在半个学期的授课中,看到了大家集体备课的凝聚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各位教师的成长。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有能力更有责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讲授,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作者:郭慧毅 编辑:cuilia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