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大学生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晋中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2024级学生代表于3月30日赴刘胡兰纪念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研学。在张鑫宇、崔晶和古慧敏三位老师的带领下,五十名学子通过实地探访、现场教学、互动交流,重温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汲取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车上漫谈忆往昔 历史长河映初心
晨光熹微中,大巴车载着学子们驶向刘胡兰纪念馆。车厢化作移动课堂,崔晶老师和古慧敏老师以生动语言勾勒出刘胡兰短暂却波澜壮阔的一生。古老师以时间为轴讲述刘胡兰的成长轨迹:从云周西村走出的贫苦少女,到十岁加入儿童团的抗日小战士,再到十五岁英勇就义的共产党员,鲜活的故事让车厢内充满肃穆之情。崔老师以“三个关键词”开启讲述:“刘胡兰的十五岁,是‘觉醒’的年龄——在抗日烽火中成长;是‘选择’的年龄——面对铡刀拒绝求生;是‘永恒’的年龄——成为最年轻烈士。”同学们聚精会神,不时提问,在一问一答间,刘胡兰的形象在大家心中逐渐清晰,革命精神的种子也悄然种下。


馆内驻足缅英魂 光影交织悟初心
踏入刘胡兰纪念馆,学生们立刻被庄严肃穆的氛围包围。专业讲解员接过讲述的接力棒,带领大家有序参观。展厅内,珍贵的文物、详实的史料、逼真的场景复原,都在无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讲到刘胡兰为保护群众和党的机密,毅然拒绝敌人利诱,从容走向铡刀时,不少同学红了眼眶。在这一方展馆,历史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真切可感的精神洗礼。浮雕墙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笔墨寄情承遗志 青春誓言践初心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争相来到观众留言区,纷纷写下自己的感悟与誓言。“胡兰精神,永垂不朽”“用奋斗续写红色篇章”“豪杰不分男女”“以青春之我,耀信仰之光”“承先烈之志,绽青春芳华”等,一句句真挚话语,表达着对刘胡兰的敬仰之情,更展现出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重任的决心。

此次参观刘胡兰纪念馆实践教学活动,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同学们在追寻先烈足迹中,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责任担当。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红色力量,在学习与生活中砥砺前行,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撰稿:古慧敏 摄影:张鑫宇 崔晶 古慧敏 责任编辑:任欣